近日,中央政法委在“十四五”规划发布会上宣布:2024年全国刑事立案数同比下降25.7%,创本世纪新低,我国成为“世界公认最安全国家之一”。
“刑事立案下降25.7%”登上热搜榜,这一显著变化引人深思。
数字背后,可能折射出多重社会镜像。执法机关可能从单纯打击转向源头治理,更多力量投入矛盾调解与犯罪预防,使许多潜在案件消弭于萌芽。市井街巷间,巡逻民警的身影愈发常见,监控探头的视线日益密集,织就的安全网络让犯罪分子难寻缝隙。科技赋能警务,大数据预警让精准防控成为现实。
亦不可忽视社会心态之变——民众法治意识提升,民间纠纷寻求法律途径的比例增加,私力救济减少。社会经济的稳定发展,就业教育的持续改善,都在为犯罪率的下降提供深层养分。
这25.7%的下降是社会治理现代化的一个刻度,测量着安全与法治、技术与人文之间的动态平衡。数字的跌落或许是进步的回声,但它不应是思考的终点,而是重新审视安全、自由与治理之间关系的起点。我们期待的,不仅是数字的下降,更是每一个公民在日常生活中切实感受到的公正与安全。
本网站所转载的所有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之用,不作商用,部分图片源于网络。若在转发过程中涉及到版权问题,请及时与我们联系,我们将尽快妥善处理。
扫一扫关注公众号